·2011第10届 309385
 ·CHIME&nb 288013
 ·CCIAIE-2 283871
 ·2011第十四届 283739
 ·2012第十三届 282886
 ·数百家企业齐聚郑 281861
 ·2012第十四届 278906
 ·第十五届国际工业 278082
 ·2011第十三届 276223
 ·FA/PA&nb 275912
发表期次
首页 >> 行业动态 >>  行业新闻 >> 正文 双击自动滚屏
全球十大顶尖自动化厂商解读2018工业自动化新趋势

2017 年,智能制造的技术和成本条件都日趋成熟,加上劳动力成本的进一步提高,智能制造愈发获得众多制造业企业的关注。在通向智能制造的道路上,工业自动化是必须经历的阶段。
  在 2018 年,工业自动化领域又将有哪些新动态,十位该领域领先企业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做出了自己的预测。

施耐德电气:物联网的经济意义堪比工业革命
  在调查了 12 个国家的 3000 名商界精英对物联网的看法后,施耐德电气得出结论称,物联网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将堪比工业革命、互联网以及移动通信,将极大推动社会创新与繁荣,将引发新一轮企业数字化转型。施耐德电气首席执行官赵国华说:" 到 2020 年将会有 500 亿互联产品实现数字化。"
  而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、首席技术官兼执行委员会成员 Prith Banerjee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"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,我们一直致力于为客户生产最好的‘物’。到了新的时代,我们就把这些‘物’连接起来,成为互联互通的产品。"
  " 物联网就是施耐德电气的未来。" Prith Banerjee 认为," 对于施耐德电气而言,我们看到了未来发展趋势—— IT 与 OT 的融合,这也将促成施耐德电气的转型。"


  欧姆龙:人机协作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
  在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工博会上,全球知名的自动化控制及电子设备制造厂商欧姆龙以 " 进化 " 为主题展出了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机器人智能生产解决方案和相应自动化产品。
  欧姆龙 Robot PJ 推进统辖部部长丁卓在接受采访时说:" 从传统意义上来讲机器人替换人力,一是人不愿意干的事情由机器人来代替,二是人干不了的事情由机器人来做。但是,因为在一些具体的工艺上采用机器人还是难以实现,需要人去结合操作。可能现有的技术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,在这种情况下,人和机器配合进行更好的协作是未来发展一个趋势,这个市场的方向我们始终是在关注的。对于一些具体的应用,欧姆龙可能也会考虑一些协作式的机器人,或者会去充实我们的产品线。"
  贝加莱:智能工厂讲求市场变化响应能力
  贝加莱工业自动化(中国)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宋华振认为,智能工厂的核心应该是对 " 变化 " 的响应能力。这里的 " 变化 " 即指实现小批量、多品种的生产,但他也同时提出,智能化不应该仅仅包括产品本身,也包括对质量、成本与交付周期这些基本运营管理的 " 优化 ",因此,智能工厂能够解决高品质、低成本与快速交付这些基础的能力提升问题,然后是在此基础上的个性化。
  而另一方面,宋华振认为,随着云计算、IoT 的应用深入,来自 IT 厂商向下的延伸能力会让一些 HMI、网络传输设备、现场采集的厂商产品受到一定的冲击,虽说整体市场会增长,但如果无法响应未来的开放性需求,恐难在市场上持久生存。

李培根:智能制造生态在悄然发生变化
 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、中国工程院院士,中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副理事长李培根接受记者采访表示," 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,智能制造生态在悄然发生变化。"
  李培根表示,中国学界政界都非常关注国际智能制造发展,中国智能制造业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。" 很多企业在观念上有了改变,我们需要智能制造、相应的技术支撑,这样的需求变得迫切,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。"
  顾建党:人才 4.0 是推动工业 4.0 和智能制造的第一要素
  12 月 7 日,在第二届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主论坛召开期间,菲尼克斯 ( 中国 ) 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顾建党接受访谈时表示,在推动工业 4.0 和智能制造的过程中,首先要加快推动人才 4.0 建设。
  顾建党说,大约在 5 年前,在德国工业 4.0 和中国智能制造相互交融过程中,菲尼克斯作为推动者和发起者,深刻意识到从 " 中国制造 " 到 " 中国智造 " 的跨越,面临的最大瓶颈是人才、教育以及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构建。
  顾建党说,菲尼克斯作为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公司,在建立大学实验室和开展产学研合作方面,均注重数字化转型的实践,推动菲尼克斯实现由产品到技术到智能系统解决方案的飞跃。未来推动中国智能制造进一步突破,产学研合作机制方面的推进还要加快。

沈阳机床:智能制造技术将改变未来商业模式
  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代理董事长、总裁赵彪表示,未来企业建工厂,将无需购买设备,而围绕加工需求建立的智能生态成形后,产业金融、消费金融、供应链金融协同,可以建立起新的业态,最终形成共享经济,实现对生产方式、商业模式的彻底改变。
  " 围绕加工需求建立智能的生态,什么关系最密切?只有经济关系是最密切的。这种合作建立的生态是合作共赢的生态,尤其是现在讲的智能制造分享经济,首先要替客户、替别人创造价值才能分享价值。我们这轮的智能制造真正改变的是生产方式,改变的是商业模式,改变的是经济共享。要利他才能利己。" 赵彪说。
  红狮控制:让工业设备彼此对话
  谈及工业通讯技术的未来发展,美国红狮控制亚太区销售副总裁高东列表示:" 近年来,以太网、互联网等网络架构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,将取代传统的串口通信成为自动化系统通信的主流。"
  他进一步阐述道:" 无线局域网技术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,也越来越广泛和重要。它适用于各种工业环境,即使在极恶劣的情况下也能保证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。在设备层则将现场感应器、检测器、PLC、读卡器或其他设备,互相连接形成一个无线传感器控制网络,成为信息系统内管理收集数据的工具。随着工业 4.0 的兴起,无线网络传输技术日益受到关注,适应物联网及兼具安全性能的无线产品将会更有市场。"
  在高东列看来,无线应用的市场已经愈发完善,工业网络对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要求较高,这需要无线设备在通讯上克服干扰、集中管理、延时较长等难题,更贴合工业网络的要求。工业物联网的兴起也需要无线网络能够无缝地与有线网络进行结合,因此集成化的路由、集中化的管理、高度的安全功能是将来对无线设备的要求。
  西门子:数字化转型实现中国产业升级
  去年 7 月,德国西门子公司与中国政府和企业在德国签署合作协议,与国家发改委签署了在数字化技术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,表示愿意积极与中国分享 " 数字化企业 " 技术和解决方案,支持中国的产业转型与升级。
  西门子首席技术官博乐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中国需要通过数字化为导向的创新来实现产业升级。博乐仁表示,数字化转型对中国经济发展正产生深刻影响。" 中国制造 2025" 和 " 一带一路 " 倡议的提出,使中国更需要依靠以数字化为导向的创新来实现产业升级,提升全球竞争力," ‘一带一路’倡议首先推动的就是丝路沿线各国的基础设施发展与互联互通,不仅仅涉及到物流网的联通,目前很多国家正在着手能源体系建设,能源网也会随之扩展,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,才能创造更高水平的产业价值链,实现产业升级。"

博世:工业 4.0 使工作变得更轻松
  在 2017 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,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及工业技术业务部门负责人 Stefan Hartung 博士表示:" 在未来的几十年里,制造业中的日常工作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。人和机器将史无前例地紧密合作。工业 4.0 使工作变得更轻松。"
  Hartung 博士指出:" 数字互联和生产助手能让工业领域的日常工作变得更加安全、轻松和高效。" 互联意味着人们可以编辑、分析 4.0 工作台中机器产生的数据,并让数据可视化。在汉诺威工博会的先行新闻发布会上,博世互联工业部门负责人 Stefan A · mann 博士说:" 因为有了数字互联技术,过去许多要浪费操作工额外时间的任务,现在能够被快速简单地处理,工业 4.0 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操作工每天的工作负担。" 根据咨询公司埃森哲的一项研究,63% 的员工认为日益发展的数字互联有助于提升工作环境,而只有 6% 的人持相反意见。
  罗克韦尔自动化:物联网技术改善工业运营效率
  罗克韦尔自动化有限公司 ( Rockwell Automation )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Blake Moret 曾表示," 制造商和行业运营商正在探索实用的方式,以便将物联网应用到业务当中。最终,这一举措将带来可观的业务价值。在特定的工业应用中结合物联网技术和专长能够改善合作效率,缩短问题解决时间,并提升生产力。"
  Moret 提到了多个能够推动实施工业物联网和互联作业的因素,包括计算和互联成本的降低,以及信息技术和作业技术的转换。Moret 解释了采用物联网技术的互联企业如何利用可扩展分析,通过在业务的各个层面提供正确的信息,加强对工业运营信息的掌控,并交付更高的价值。他提到了罗克韦尔的客户 Great Lakes Brewing Co.,后者采用了可扩展分析来改善不同运营环节的可视度和生产力。

  • 上一条新闻: 盘点上半年半导体行业七大并购案

  • 下一条新闻: 人工智能、自动化及未来的工作:需要解决的十件事
  • 返回上级新闻
  • 打印本页 || 关闭窗口
    设为首页 | 加入收藏 | 联系我们  | 我要留言

    地址:天津市河西区体院北环湖中道9号 邮编:300060
    编辑部:022-23015608 广告部:022-23016582 传真:022-23015614

   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1660号

    津ICP备12003767号   Email:zdhyyb@vip.sina.com   咨询:刘先生 
    Copyright 2023 zdhyyb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  版权所有 自动化与仪表网